在当今的金融领域,香港金管局在 2 月 20 日发布了两个监管指引通告。这两个通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就好像两颗石子被投入到平静的湖面中。它们涵盖了数字资产的发展方向以及监管模式等很多重要的方面。
香港金管局的行动背景
此次香港金管局发布了一则通告,内容包含数字资产保管服务和代币化产品。在数字资产产业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全球范围内,数字资产已逐渐成为金融领域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像比特币这类加密货币一直引发大众关注,这让更多认可机构希望参与到数字资产相关活动中。从香港本地来看,香港的金融环境一直是亚洲乃至全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种大环境下,规范数字资产相关活动,是保持香港金融稳定和推动创新的必然之举。并且当前市场上数字资产相关业务较杂乱,监管缺失会让投资者面临极大风险。
香港金管局在国际金融领域肩负着自身的责任。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努力探索数字资产的监管方式,像美国实施的对加密货币的部分监管行动等。香港金管局参照国际标准和做法,目的是让香港在国际金融领域能够保持其竞争力和先进性。
数字资产保管服务的关键要求
认可机构提供数字资产保管服务,关键在于保障客户资产。在数字资产保管领域,要将客户数字资产与认可机构自身资产分隔开来,这很重要。比如在实际中,若认可机构遭遇财务危机,倘若没有分隔措施,客户的数字资产就可能被用于抵偿机构债务。香港金管局明确要求,认可机构应在独立的客户账户中持有客户数字资产,这样就很好地避免了那种情况。
认可机构及其附属公司若已开展数字资产保管活动,那么需在规定的 6 个月时间内通知香港金管局,并且要确认自身符合相关标准。在这 6 个月期间,这些机构需要审视自身的系统,同时要审视自身的监控措施,要从资产存储的安全性角度进行梳理,也要从账户的安全性角度进行梳理等,通过这些方式来确保符合预期的标准。
分隔客户数字资产的重要性
从保护客户权益方面来讲,分隔客户的数字资产可以起到类似防火墙的作用。2019 年,欧洲地区部分数字资产金融公司在破产时,因为没有对客户资产进行分隔,所以客户资产受损的情况非常严重。而在香港,有一些外汇投资公司涉及到了数字资产业务,如果这些公司遭遇风险并且没有分隔客户资产,那么本地客户就有可能面临资产大量损失的风险。
要保证在认可机构出现无力偿债或者进入处置程序的情况下,客户的数字资产能够得到保护。这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举措之一。倘若客户因这类事件而遭受损失,极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反应,并且会对整个香港金融市场的信心造成打击。
代币化产品的定义与范围界定
代币化产品是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它借助分布式分类账或类似技术来对现实世界资产进行表达。香港金管局明确了其定义,同时要留意其适用范围。例如,受《证券及期货条例》监管的代币化产品,以及受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与香港金管局不时发布的相关规定管控的代币化产品,不在这些指引通告的涵盖范围之内。这样做能避免监管出现交叉和混乱的情况。
明确了产品范围后,从业者能清楚知晓哪些业务在新的监管框架内,哪些业务仍遵循原有规则。这有助于他们对自身业务进行分类管理,也利于他们进行合规操作。例如,香港本地的一些企业,若其业务有对房地产等传统资产进行代币化的尝试,就必须准确判断自身业务是否受这些新规则约束。
对代币化产品活动的指引要求
香港金管局支持认可机构开展代币化相关行动。它对销售及分销代币化产品有明确要求。现行关于销售及分销某产品的监管规定以及消费者/投资者保障措施,大多可适用于以代币化形式销售及分销的该产品,这是其基本准则。比如在信息披露方面,其要求与传统产品销售和分销信息披露时遵循的原则相似。
认可机构除遵循一般原则外,还需实施消费者/投资者保障措施,这些措施包含尽职审查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在尽职审查方面,要知晓产品的来源以及其是否合法等情况;在风险管理方面,要对可能出现的诸如价格波动、市场接受度等风险进行预测。
业内对监管指引通告的应对
业内首先要理解并熟悉这些监管要求。很多香港本地的金融机构已开始进行内部学习和培训活动。例如,有一家银行举办了专项研讨会,在该研讨会上研究了如何在现有的业务体系中融入这些新规定。
同时,需要准备好与之相关的政策、程序、系统以及监控措施。在开展相关活动之前,应该与香港金管局进行协商。要迅速对自身的业务方向和操作流程进行调整,以符合新规。这样做一方面能够保障消费者/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能够让自身在数字资产和代币化产品这一新领域实现良好的发展。
香港金管局发布了这些监管指引通告,这为数字资产相关领域的规范化管理开启了新的序幕。那么,相关从业者要完全适应这些新规需要多长时间?希望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讨论,同时点赞并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