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对数字时代的央行数字货币感到好奇?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它和我们熟知的第三方支付存在哪些差别?接下来就带领大家深入地了解一下央行数字货币。
诞生背景
全球范围内,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数字货币,比如比特币,十分盛行。但这类货币存在着缺乏价值稳定性以及没有国家信用背书的状况。美国的互联网巨头 Facebook 正在探索发行一种能够在全球流通的稳定数字货币 Libra 。2014 年,央行成立了专门的小组来对法定数字货币进行探索。到了 2019 年,Facebook 推动其加快落地并展开探索。IMF 在今年 7 月发布的报告中表明,大约 70%的央行正在研究央行数字货币。
获取途径
央行数字货币采用双层结构。其一,上层是央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其二,下层是商业银行与个人及商业机构的关系。央行依据 100%准备金制,把数字货币兑换给商业银行,随后商业银行再把数字货币兑换给公众。简单来说,公众最终是从商业银行那里获得央行数字货币,这种情况与平时从银行获取现金的流程有相似的地方。
国际态势
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发展央行数字货币。美国的部分议员督促美联储赶紧推进国家数字货币的相关事宜;德国的财政部长表示会引入以欧元为基础的“e - euro”,并将其当作央行数字货币。全球各个国家都意识到央行数字货币对国家经济以及货币主权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加快了研究的速度。
对比微信/支付宝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里的“钱”属于电子货币,是 M2 货币的电子化形式,其依托的是计算机和互联网。央行数字货币的底层可能是基于分布式架构的。并且,在微信或支付宝上进行交易做不到匿名。央行数字货币的 DCEP 可以替代 M0,能够降低交易对账户的依赖程度,对人民币的流通以及国际化有好处。
与区块链关系
央行数字货币属于数字货币范畴。央行支付结算的副司长穆长春指出,其会采用双层结构,也不会预先设定技术路线。同时,央行数字货币必须要达到每秒 30 万笔交易的最低标准,而目前的区块链技术难以满足这一要求,所以不一定必须在区块链之上进行构建。
反洗钱措施
如果将央行数字货币界定为 M0(其交易具有匿名性),为防止出现洗钱等违法现象,钱包会进行 KYC 身份认证,并且按照不同的认证级别设定不同的交易权限。通过这种方式降低洗钱等违法活动出现的几率,从而维护金融的安全。
大家认为,未来央行数字货币是否会完全取代微信和支付宝等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