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的 Libra 白皮书发布后,引发了诸多关注。它声称要构建服务数十亿人的金融基础设施,仅这一方面就既有看点又存在争议。这究竟是金融创新的福音,还是会引发更多的金融风险与不稳定?
Libra的使命
Libra 的目标是构建无国界的货币和金融基础设施,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目标,其目的是将货币和金融普及到全球数十亿人群体中。在当今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世界中,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实现,将会对很多欠发达地区的金融状况产生改变。比如在一些非洲国家,有很多人还无法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而如果 Libra 能够成功,这些人或许就能够便捷地进行跨境支付等业务。然而,这也面临着诸多质疑,例如在不同国家金融监管政策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该如何实施。
从实际情况来看,全球各个国家的金融政策存在很大差异。在某些国家有着严格的外汇管制的情况下,像 Libra 这样号称没有国界的货币,其发展必然会受到限制。
稳定币的价值交换
稳定币若能形成稳定的生态,企业间的资产便可以自由地进行交换,并且能够实现“气化”。然而,在现实当中,如何达成等价交换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所谓的“气化”,其操作过程充满了诸多挑战。比如,当企业 A 和企业 B 进行资产交换时,怎样精准地确定资产的价值便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不同企业的资产性质差异较大,有的是实体资产,有的是金融资产。因为资产种类存在不同,所以稳定币在进行价值匹配时就变得更加复杂。
Facebook发行的必然
Facebook 必然会发行“稳定币”。这家互联网巨头拥有众多用户。比特币靠升值来吸引零散用户,而 Facebook 满足的是顶级富豪对于“价值恒定”的需求。当 Facebook 把现有资产进行数字化处理时,如果与美元相绑定,那么它在成为美元数字化先锋方面就具有很大的优势。在它与美元利益一致的情形下,或许能够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然而它自身有着别的想法,其一便是想在区块链的世界里成为引领者,而这种勃勃的野心必定要遭遇众多传统金融势力的挑战。
Facebook的战略选择
Facebook的视野较为开阔,它采用了“开源”这一战略。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世界里,这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尽管 USDT 和 Libra 都属于未受监管的稳定币,然而在市场化的国家中,它们也算是一种合法的手段。像摩根大通、谷歌以及苹果等公司也在进行类似币的探索。
但是如果随意让这些稳定币通过,美国或许会遭遇风险。一旦加密货币脱离了金融体系的掌控,那么未来就可能会像美元与黄金不再挂钩那样,传统美元的地位会变得不稳定。
Libra与其他币的比较
Libra 与摩根大通的 JPMcoin 并无本质上的差别,二者都是会增添新的竞争者。然而,Libra 拥有 Facebook 极为强大的用户体系来作为支撑。即便如此,它的实际成效依然是未知的。要知道,市场当中存在着诸多不可控的因素。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Tokenc20 等也在争夺市场份额。如果 Libra 想要在众多竞争中突出重围,就必须解决技术不稳定以及用户信任等方面的问题。
Libra的战略转型
Libra 最终进行了战略撤退并与美元结盟,成为了数字美元的一员。这表明它丧失了全球化数字货币所具备的属性,仅能在美元权力的庇护下得以发展。而这对于用户而言,其吸引力将会大幅降低。
那些期待全球通用数字货币的人,对 Libra 这样的转型感到失望。那么,Libra 未来是否还有机会重回全球化?真心希望大家能积极评论并点赞分享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