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竞争格局
目前全球支付行业蓬勃发展,微信和支付宝已顺利进入美国。然而,回望国内市场,尽管Apple Pay于2016年2月18日推出,但要在这微信支付宝占据主导地位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实属不易。在我国,移动支付已被微信和支付宝普及,消费者习惯已经养成,Apple Pay要想加入竞争,面临着诸多挑战。
Apple Pay优势
Apple Pay使用起来并不麻烦,依托于NFC技术进行近场支付。就算商家没有主动加入,只要他们的POS机支持“云闪付”,用户依然可以顺畅使用。再者,它进入的中国市场,消费者对移动支付已经比较熟悉,这为其提供了天然的优势。然而,目前这种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市场份额。
推广策略缺失
进入我国市场后,Apple Pay并未沿用美国的市场推广模式,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来实施市场补贴计划。反观支付宝和微信,为了争夺用户,给予了商家高额的补贴,比如一位支付宝员工提到,费率可以低至0.35%。在这种成本差异的影响下,商家推广Apple Pay的积极性不高,许多连锁店接待Apple Pay用户的频率仅以周为单位。
用户习惯难改
用户一旦养成了扫码支付的习惯,大多数人对迁移到Apple Pay并无兴趣。一些尝试新事物的用户在屡次遭到商家拒绝后,便放弃了使用。毕竟,要改变长期形成的习惯,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而目前Apple Pay在这方面显然还不够,无法为用户提供足够的理由去选择它。
社交功能劣势
尽管iMessage和微信功能相近,都是苹果公司的即时通讯服务,但在我国用户心中,iMessage更像是短信,且其应用场景已经显得陈旧。大多数用户只在需要发送短信的时候才会使用它,使用频率并不高。在短期内,没有任何社交软件能够撼动微信的地位,这也使得Apple Pay在社交支付领域难以与微信抗衡。
未来破局之路
苹果公司若想促使用户放弃支付宝和微信转而使用Apple Pay,就必须提供更加充分的理由,同时深入了解中国互联网的竞争策略,并降低自身的姿态。然而,若扫码支付发生大规模的安全问题,Apple Pay的NFC支付可能会成为用户的首选。但在那之前,Apple Pay还需加大力度拓展市场份额。
苹果支付在中国遭遇了不少挑战,其能否实现反转,大家抱有期待。你认为苹果支付有潜力在中国市场打破僵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