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格局转变
战国中后期,秦国凭借五国联军攻打齐国、鄢郢之战削弱楚国、长平之战重创赵国,迅速崛起为天下唯一霸主。那时,芈月已逝,秦昭襄王步入晚年。在取得优势后,秦国将统一大业提上议程,各国在秦国的强大军事压力下,命运发生了巨大变化。
秦国的兴起打破了战国时期群雄并立的局面,山东六国面临了空前的威胁。齐国、楚国、赵国曾是强国,却在秦国的攻势下逐渐走向衰落。秦国依托函谷关和黄河的天然屏障,牢牢守住了关中地区 https://www.tokenlm.net,易守难攻,让其他各国难以发起有效的反抗。
白起战略受阻
长平之战结束,白起打算趁着各国尚未有所行动,一举消灭赵国。然而,范雎却想与白起争夺功劳,便在秦昭襄王面前巧说其词,破坏了白起的计划。秦昭襄王听信了范雎的话,错失了消灭赵国的良机。
这决策让赵国得以暂缓压力,同时也让其他各国意识到秦国并非不可战胜。然而,各国因担忧齐楚赵的衰落,未能携手共同削弱秦国,反而各自陷入内部纷争,从其他国家那里寻求利益补偿,反而给了秦国喘息之机。
秦庄襄王出击
秦庄襄王选拔吕不韦担任宰相,使得国家局势逐渐稳定。六国历经多年战乱,国力持续减弱。于是,秦庄襄王派遣被誉为“三晋克星”的蒙骜率军出征。蒙骜连战连胜,成功夺取了大量领土。
尽管五国曾短暂携手,然而各自利益并不相同。楚魏两国因争夺宋国旧地而爆发冲突,魏国凭借信陵君之力取得胜利。但这片战场的胜利并未扭转六国整体的劣势。秦国在遭受暂时挫折后,依旧不断扩张其势力。
秦国战略推进
信陵君离世后,秦国的攻势愈发猛烈。他们攻占韩国,夺得十三座城池,还对魏国发起了大规模进攻,夺得了黄河以北的领土,并设立了东郡,与齐国相邻。东郡的设立使得秦国在战略上取得了巨大的优势。
齐国因相国后胜受贿未与秦国为敌,而其他五国则重新联合,以赵国老将庞煖为统帅。然而,因东郡的阻隔,救援变得极为困难。自那以后,山东六国不敢再联合抗秦,只能被动等待,任由秦国逐一击破。
灭国战争开启
赵魏在抗秦中遭受重创,楚国应对不力,秦国于是发起了一场旨在彻底消灭敌国的战争。秦国采取了先攻取核心区域、切断齐楚联络的策略,派遣王翦的儿子王贲进攻魏国。与此同时,王翦提议出动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起初这一建议被嬴政视为胆怯之举。
秦国与楚国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决战,这才深刻认识到楚国的力量不容小觑。于是,嬴政决定重新启用王翦,并调集了六十万精锐之师。经过一番努力,秦国成功推进了灭国的步伐,逐步消除了各国的割据势力。
王翦父子建功
王翦与王贲父子在秦朝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协助秦国成功击败了赵、魏、楚、齐、燕这五个国家,所向披靡。王翦被誉为继樗里疾、白起之后的又一位杰出将领。
战国末年,秦国攻打赵国和楚国都颇为艰难。若齐国能加入战局,与齐楚赵魏联手夺回东郡通道,成功可能性还是有的。那时,秦国能否统一天下尚不确定。中学教材《六国论》中的描述与真实历史有所差异。实际上,魏国、楚国、齐国、赵国在早期都曾比秦国强大,直到后期秦国才真正成为最大的赢家。
众人猜测,若齐国那时主动出击,战国时代的历史轨迹是否会因而改变?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若觉得文章有价值,请不要忘记点赞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