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还在睡梦中,杭州一家科技公司的程序员小王,被招行闪电贷的低利率广告吸引了,一场看上去美好的资金置换,却成了风险的开始。现在,消费贷市场混乱不堪,背后藏着许多系统性风险。
消费贷“陷阱”之痛
程序员小王在凌晨三点时刷手机,看到了招商银行 APP 里利率为 2.58%的闪电贷广告。这个利率比他的房贷利率低 0.7%,这使得他心动。他进行了计算,若借 30 万用来置换房贷,每月能够节省 1500 元利息。然而三天之后,银行通知他消费贷资金出现异常流动,需要立刻全额还款,小王一下子慌了神,这种凭空出现的还款压力让他不知所措。
银行员工的无奈
宁波银行客户经理小林,其抽屉里锁着三盒胃药。在过去半年时间里,她每日要打200个推销电话,以此来完成“人均月放贷200万”的指标。银行所推出的“宁来花”产品,利率为2.49%,看似很有吸引力,实际上每放出100万贷款,就会净亏损3200元。小林每天都累得身心疲惫不堪,然而在指标的压迫之下,她仍需继续工作。
套利游戏的危险
私募经理老张,在上海陆家嘴的星巴克,教客户用 2.5%的消费贷去买年化 4%的国债逆回购,30 万本金半年能赚 4500 元。这看起来像是赚钱的捷径,然而却致使信贷资金在金融系统里空转。那些本应该流入实体经济的钱,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反而制造了金融虚火,还潜伏着巨大风险。
扭曲的消费复苏
广州天河城珠宝专柜在销售过程中发现,周末的时候,试戴金镯的顾客数量较多,然而真正进行购买的顾客,都是通过刷消费贷来完成交易的。消费贷原本的作用应该是刺激日常消费,可是它却制造出了虚假的“伪需求”。商场表面上看起来十分热闹,可实际上这是由消费贷催生出来的泡沫,这就好比给发高烧的病人吃退烧药一样,只能起到治标不治本的效果。
风控的艰难博弈
在某股份制银行的风控大厅里,90 后技术员小吴设计了 72 种资金流向监控模型。然而,有人利用消费贷购买虚拟货币,资金经过 8 层空壳公司进行洗白后流向了海外交易所。小吴他们虽然付出了努力,可是总会被聪明的违规者找到漏洞,导致风控工作面临重重困难。
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东莞玩具厂的老板是老周,他正蹲在厂房门口抽烟。以往这个时候,他能够拿到6%的经营贷,可如今银行更倾向于消费贷,他的续贷申请已经被搁置了三个月。企业正面临资金方面的难题,这影响到了生产经营,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上述这些现象表明,消费贷市场存在着许多风险与问题。你觉得要怎样有效地规范消费贷市场,使其能够健康发展?欢迎对文章点赞、分享,并留言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