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中,数据和信息的价值日益显现。特别是当它们与减少不确定性、缩小信息差距相关联时,常常引发人们的深思和讨论。
数据与信息技术发展
在这个时代,信息技术是数据发展的关键。起初,数据较为简单,但技术进步后,数据拥有了数字特性。以我国互联网企业为例,过去十几年里,它们依托信息技术,收集并整理了大量的数据,并逐步通过这些数据创造了多种价值。这些数据涵盖了用户的基本信息,以及消费倾向等多种内容。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数据收集和处理变得更加高效,这也是数据产生价值的基础。在其它一些发达国家,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同样对数据的增值起到了关键作用。
观察数据演变过程,我们发现它经历了从资源到资产的转变,施洋等人认为这标志着关键性的进步。在各行各业,数据原本是资源,一旦转变为资产,其价值便大幅提升。
数据资产化到资本化
目前正经历数据从资产形态向资本形态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证券化与数据股权化是至关重要的步骤。国内不少科技新贵正在尝试将数据资产转变为可投资的形式。一方面,若成功实现数据证券化,数据在资本市场上便可以像股票和债券那样进行买卖。另一方面,数据股权化则着重于在企业的股权结构中,让数据发挥其作用。随着对新基建领域的关注,数据一级市场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对商业化应用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前景。
数据交易所与数据商的区分是这个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点。在一些地方的数据交易所里,它们主要负责数据的储存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的交易活动。而数据商则能更加灵活地根据市场需求来收集和加工数据。
数据投行的作用
数据投行在挖掘数据价值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一家传统制造业企业为例,尽管它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数据等资源,却缺少专业能力去评估这些数据的价值。数据投行的专业团队会采取五个步骤深入企业,发掘数据中的价值。比如,在数据质量评估阶段,他们能精确判断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等问题。一旦数据质量得到提升,再经过入表等流程,企业就能显著提高其价值。这一过程在许多新兴互联网公司中也有所体现,他们的数据资源通过数据投行的包装,在金融市场上实现了增值变现。
金融领域的数据管理是数据投行关注的重点。对企业的金融数据进行整理,有助于降低风险,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金融收益。
ESG数据商业模式
ESG数据相关商业模式属于数据服务商的一种,在金融服务领域具有独特价值。在国内市场,免费开源的数据网站提供的数据相对基础,而专业数据服务商则提供更为全面深入的数据产品。对于传统金融数据服务商而言,ESG业务的发展方向尚不清晰。在我国,部分投资机构对ESG数据的应用持谨慎态度。部分ESG数据服务商似乎更倾向于为B端用户提供服务。
ESG数据一旦纳入报表,便具有独特价值。若此类数据能产生经济效益,便实现了资源资产化。企业对ESG信息的处理方式也随之更新。然而,并非所有ESG数据都符合入表条件。在全球范围内,ESG的发展与投资评价体系紧密相连。
ESG数据与企业报告
现有的ESG报告与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报告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尽管ESG报告有时会出现夸大其词的情况,但它的正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比如,一些跨国公司在公开数据时,ESG报告就发挥了部分作用。若能将符合标准的ESG数据纳入报表,以替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这将对企业的报告体系带来显著影响。在财务处理上,这两者的结合或替代还需深入研究。鉴于企业类型和行业各不相同,这种替代的可能性在各企业间差异显著。
市场监管领域,ESG报告和企业可持续报告均需依照既定标准。两者均需提升数据的真实性及关联度。
投资思考
投资数据要素市场,作为ESG数据服务商,需全面评估各种风险与机遇。首要任务是重视数据质量与真实性等基础属性。比如,那些提供虚假数据的企业的ESG数据毫无价值。同时,还需关注政策动态,因为这是数据市场发展的关键宏观因素。在我国,有关数据隐私保护的政策持续出台,对数据服务商的运营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在市场竞争方面,同类服务商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如一些跨国服务商利用全球资源优势,可能对本土服务商造成压力。投资前,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你觉得在数据从资产变为资本的这个演变过程中,哪个阶段最为棘手?期待大家点赞、转发,并在评论区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