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O 曾经是较为热门的新兴事物。然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针对 ICO 项目 The DAO 作出了相关声明,这使得 ICO 充满了争议。该举措促使众多投资者以及发行者对 ICO 的合规性进行了重新审视。
ICO代币被视为证券
SEC 开始对 The DAO 的代币进行监管,认为其可能属于证券,这与投资者权益相关。The DAO 项目的发行机制或许存在被操纵的可能性。许多投资者此前并不知晓参与其中潜在的监管风险。同时,这也为其他 ICO 项目敲响了警钟,它们不能再对监管抱有侥幸心理。
很多 ICO 项目都在持续地进行尝试和犯错并不断向前推进。DAO 事件让人们清楚地知道,在 SEC 的视角范围内,ICO 不再是可以不受法律约束的地方,合规成为了重要的发展前提。
美国项目回避监管的方式
部分 ICO 项目,例如 EOS,通过技术手段来躲避美国的监管,不让美国 IP 用户进行认购。这体现出美国监管环境是很严格的。这种行为虽然看上去规避了风险,但是也丧失了美国市场的受众。这种做法在全球其他国家也引起了人们的讨论。
美国在金融监管方面一直处于较为严格的状态。有些公司会选择不去美国市场发展,然而,这是否完全可行,还需要根据不同的项目具体情况来进行判断。
融资方式的分类
金融方面的融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发行证券这类的融资属于直接融资。ICO 中没有金融中介参与,所以它属于直接融资的范畴。从本质上来讲,ICO 的发行人能够直接从投资者手中募集主流虚拟货币。这与传统股票、债券发行的直接性是相似的。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ICO 的直接融资特点非常明显。
ICO 与传统证券直接融资存在区别。它利用了区块链技术,而这种技术的特性使得其融资方式具有创新性,对金融交易的传统格局进行了改变。
交易匿名性与KYC审查
ICO 交易具有匿名性,这给监管执法带来了诸多困难。在大多数国家,会通过 KYC 审查来进行监管,也就是要求对客户的真实身份进行审查。中国也在密切关注相关方面的情况。许多 ICO 项目在开始的时候忽视了 KYC 审查,但随着监管的日益趋严,它们不得不开始重视起这一问题。
KYC 审查存在诸多挑战。部分人或许不愿提供真实信息。在跨境 ICO 项目中,不同国家的 KYC 标准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会对全球范围内 ICO 的有序开展产生影响。
ICO募集虚拟货币性质
ICO 募集到的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是否属于资金是很关键的。这与整个 ICO 金融交易的事实认定相关联。不同国家对其有不同的认定。像美国监管中的认定,和其他一些国家的监管政策存在差别。
此问题在部分跨国的 ICO 项目中更为复杂。不同国家的法律对于虚拟货币性质的理解存在很大差异,这使得 ICO 在全球范围内的监管模式难以做到统一。
我国的监管路径
我国对融资立法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这两类。证券类直接融资被纳入《证券法》等法规进行调整。对于那些无法纳入证券法调整范围的直接融资,采取了以非法集资来兜底监管的做法。在中国,如果 ICO 出现违规情况,很有可能会被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这就导致在中国,ICO 的发展需要更加谨慎。
具体到省级地区,对 ICO 的监管情况并不完全一致。有些经济发达地区,它们更注重新兴金融的创新与风险的平衡。而相对而言,一些落后地区在对待 ICO 时,往往主要是以防范风险为重点。
向大家提出疑问:你觉得 SEC 把 ICO 项目里的某些代币当作证券这件事合理吗?期望大家进行点赞操作,进行分享,并且在评论区踊跃留言。